您所在的位置: > 资讯>
从巴奴的“0添加”粉类,看食品供应链的天然之道
2025-07-25    来源:互联网

近日,2025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以“粉粉联动 产链共生”为主题,聚焦食品供应链的协同发展。巴奴毛肚火锅作为参会代表,其产品经理杜夯以《产品主义的选粉逻辑》为主题,分享了巴奴始终坚守产品主义初心,从产品源头严格把关,奠定了对产品的执着根基。

其推出的纯红薯粉、绿豆粉皮等“粉类”产品,以“0添加剂”“仅含天然原料”为特色,成为“粉粉联动”的生动实践,彰显了对天然好食材的坚守,也为食品行业的供应链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。

产品主义

巴奴供应链建设的底层逻辑

 

巴奴的产品主义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从企业创立之初就深植于基因中的信念。“出发的那一刻,对于产品的执着,就奠定了根基”,这种执着首先体现在对行业潜规则的挑战上。巴奴坚决摒弃火碱和老油,用更健康、更天然的方式制作火锅食材,从源头上把控产品品质。其初心“一个好火锅,一所好学校”,不仅意味着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火锅产品,更希望通过自身实践为行业树立标杆,传递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。

在产品研发上,巴奴始终以“自然的美味”为核心追求。从2011年推出原创首推菜品乌鸡卷开始,到2024年上市的新西兰冰鲜毛肚和绿豆粉皮,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经过了对食材、工艺的反复打磨。以鲜鸭血为例,巴奴推出的是“有生产许可证的鲜鸭血”,这一看似基础的要求,在当时的行业中却具有突破性意义,体现了巴奴对食品安全的极致重视。而笨菠菜 “田间自然生长”、小香芹“与农户定向种植”,则将对自然的尊重延伸到了食材的种植环节,确保每一份食材都带着自然的本味。

粉类产品

供应链协同的典范

在巴奴的众多产品中,粉类产品成为“粉粉联动・产链共生”理念的最佳载体。2024年推出的纯红薯粉和绿豆粉皮,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了新高度。纯红薯粉坚持“纯度爆表,0添加剂”,原料只有红薯和水,为了实现这一标准,巴奴特意携手非遗传承人,从传统工艺中汲取智慧,还原天然好食材。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现代供应链的结合,让纯红薯粉在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,去年4月20日上市后销售达265025 份,原料用量达45吨,展现了高品质粉类产品的市场潜力。

绿豆粉皮同样延续了“极简”理念,仅以绿豆和水为原料,去年5月1日上市后销售577169份,重量达26.1吨。这两款粉类产品的成功,并非偶然,而是巴奴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上持续投入的结果。“粉粉联动”不仅指不同粉类产品之间的互补,更指巴奴与原料供应商、种植户、工艺传承者等形成的紧密合作链条。通过定向种植、工艺合作等方式,巴奴将自身的品质标准传递给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,实现了“产链共生”的共赢局面。

供应链体系

品质坚守的保障

巴奴对产品品质的坚守,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。为了实现“能冷鲜不冷冻、能天然不添加、能当天不隔夜”的承诺,巴奴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下足了功夫。在食材配送上,行业通行做法是3天配送一次,而巴奴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度,不惜成本采用全程冷链,坚持一天一配,确保消费者吃到的每一份食材都保持最佳状态。

新建成的央厨更是巴奴供应链体系的核心所在。这座位于河南原阳、占地50亩的央厨,可同时供应百家直营门店,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和严格的品控,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。每日对产品进行严格审核,并与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定期抽检,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体系,让从采购源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控。这种对供应链“硬实力”的投入,为巴奴的产品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,也让“自然的美味”从口号变为现实。

行业启示

从产品到供应链的价值重构

巴奴的实践为食品行业的供应链建设带来了深刻启示。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早已超越了“饱腹”的基本层面,转而追求健康、天然、有品质的产品。这就要求企业将产品主义的理念融入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,从原料选择、种植养殖、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,进行全链条的品质管控。

“做难而正确的事”,这是巴奴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。摒弃火碱、老油,看似是简单的选择,背后却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去寻找替代方案;坚持“0添加剂”的粉类产品,意味着要在原料筛选、工艺优化上不断突破。但正是这些“难而正确”的选择,让巴奴建立起了独特的品牌壁垒,“所有做过的难,终将成为品牌壁垒”,这句话不仅是巴奴的经验总结,更是对整个食品行业的警示。

在“粉粉联动 产链共生”的主题下,巴奴用自身的实践证明,食品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来自于产品本身,更来自于对供应链的深度把控和与上下游的协同共赢。未来,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,只有那些真正将产品主义融入供应链血液的企业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而巴奴无疑为这条道路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。